
霞涌一家大排档门口,顾客进店前先扫码、量体温。
霞涌的海鲜大排档、澳头的客家菜馆、小巷子里的汤粉店……继日前大亚湾区出台《统筹推进大亚湾区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有序复苏兴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记者走访了解到,区内餐饮服务业正有序恢复堂食。
饭店
做好日常消杀,顾客入店先登记量体温
3月18日中午,一场久逢的春雨普降大地。霞涌烟雨迷蒙的海边,斜风细雨裹着海腥味扑面而来,街上车来车往,有人在路边挥着小旗帜招呼吃饭的客人把车停到路边停车位——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因为疫情而沉寂了一个多月的海鲜一条街正重新恢复活力。
万兴酒楼门口摆放着一张桌子,一名戴着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对几位客人登记、量体温、检查是否戴好口罩,并要求客人用手机扫“健康码”后方可进店。客人进入大堂后,服务员指引他们隔位坐好,并叮嘱“就餐前请先不要取下口罩”。
“往年,我们春节前后会给员工放假一周,节后初二开始营业,就是为了趁着春节期间游客多,可以多做点生意,但今年复工已延迟了近两个月。”该酒楼负责人李女士说,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酒楼不得不一直关门停业。
对于酒楼饭店来说,停业一天就意味着增加一天的成本。李女士说,近两个月的关门停业,租金、水电和工人工资让她压力很大。但她知道疫情非常时期,每个人都很辛苦。因此,区里出台《通知》后,她便在街道办、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提前做好消杀,于3月17日开门营业了。
“早上先开门把地面、桌面消毒,要求员工戴口罩、勤洗手,客人来了后要进行身份核实登记并扫码、量体温,客人间隔就坐,用餐完后尽快戴口罩离开……”李女士对酒楼恢复营业后每天要做的防疫措施烂熟于心。她说,受疫情防控影响,加上现在是旅游淡季,到酒楼吃饭的人比较少,她只召回了几名服务员,营业第一天接待了10桌左右,主要是游客和本地熟客。
在澳头,明兴饭店以一道本地特色的鱼露鸭为街坊邻里所熟知。但疫情发生后,春节以来,这家店也一直关门停业,前几天才复工。
“受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开也难、不开也难,但为了创造收入,给员工发放养家费用,饭店还是要开的。”明兴饭店负责人刘先生说,经过两天的消杀与清洁,3月16日饭店复工,并严格按照《通知》指引对就餐客人进行测温、登记和独立包厢服务。为了吸引生意,该饭店决定开工一周内全部商品8折优惠。复工前两天,他的朋友、熟客特意来捧场,因此生意还算平稳。
3月18日中午,在澳头中心区的一家湘菜馆,员工和老板正忙着打包快餐。老板说,她的餐馆这几天主要是接受企业团体快餐订单。“已经收到通知,我们也正准备恢复堂食。”她说。
“量体温、间隔坐,我们全力配合,这样是对自己好,对大家好嘛。”在霞涌海鲜一条街,袁先生和几位朋友一到万兴酒楼门口,就主动来到检测点登记、量体温。他说,在家和单位吃了两个月饭,很想念大排档的海鲜,现在终于可以和朋友出来吃饭了。但因为现在疫情还没过去,对于饭店一边营业一边做好防疫措施,他觉得非常有必要,作为食客也有义务配合。
部门
做好卫生防疫等检查,不达要求现场提出整改
“目前大亚湾区还属于新冠肺炎疫情中风险地区,按照《广东省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要限制堂食服务,具体标准包括从业人员和顾客测体温、戴口罩,对客人登记身份信息以备应急追溯处置,圆桌用餐保持间距,一桌不超过5人以及经营场所进行日常消毒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日来,该局通过现场检查、食安大亚湾监管平台、短信通知、微信、QQ群、电话等方式,将《广东省餐饮服务业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等指引和有关疫情防控工作规定发至经营者,要求经营者对照标准条件开展自查,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同时,禁止经营食用野生动物,禁止在经营场所、招牌、菜单中宣传含有野生动物字眼的菜式,严防隐秘性经营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
“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霞涌餐饮企业几乎都在群里,我们把企业复工的通知和要求及时发在群里,企业提前在群里报备,然后到市场监督管理所领取相关宣传资料,我们再当面告知注意事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霞涌市场监督管理所执法人员袁燕达介绍,做好上述工作及消杀工作后,餐饮企业即可复工。同时,执法人员每天会对辖区进行巡查,针对新开及复工餐饮店进行卫生防疫、食品质量安全等检查,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则现场要求整改。晚上则对主干道边经营夜宵的餐饮店巡查,对不符合堂食的夜宵档进行整改,降低堂食风险。
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餐饮店正有序复工中。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市场消费信心提升,以及清明、“五一”假期来临,大亚湾滨海旅游旺季即将到来,餐饮服务业将有望全面复苏。
据了解,为减轻餐饮经营户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经营压力,积极推动餐饮业复工复业,目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正联合区税务局对今年2月至3月疫情期间餐饮经营户的场地租金减免及房租税费缴交情况进行调查,届时,税务部门将尽量帮助经营户争取减租优惠。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匡湘鄂